钢琴崩盘后,中产父母发懵:卖琴的倒了,教琴的跑了,学琴的哭了



最近这段时间,钢琴奢侈品行业大降价,崩盘曾经耳熟能详的后中品牌一个接着一个破产、跑路。产父

就连从不愁销量的母发懵卖钢琴,也几乎落得个“无人问津”的琴的琴的琴地步。

价格暴跌、倒教老师失业、跑学机构倒闭,钢琴钢琴市场如今一片哀鸿遍野,崩盘已然成为了现实。后中

曾经被推上神坛的产父乐器之王——钢琴,怎会落得这样的母发懵卖下场呢?

事实上,如今大家对“钢琴”的琴的琴的琴讨论,更倾向于在说一种商品,倒教但很多人都忘了,钢琴本身就只是一个“乐器”而已。

纵观如今的钢琴市场,大范围的经济下滑,对钢琴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钢琴市场如今惨到什么地步?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只要是与钢琴挨边的,就没有一个能“赚钱”的”。

当然,严谨一点来说,我们此处所说的“赚钱”概念为:

某人将其作为主业,在主业上的收入不仅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还能支撑得起“吃饭”以外的其他消费支出。

以往,从事钢琴行业的人能达到此标准的人比比皆是,但如今不将前些年赚的全亏进去,就算是家底儿厚的了。

王女士是一位钢琴教师,从业时间6年。

因为教学能力出众,她口碑极好,学员资源更是从来都不缺。


网图

学生最多的那段时间,王女士从上午8点到晚上9点都在各大琴行之间连轴转,就连吃饭的时间都要硬挤出来。

但自2023年以来,她一反常态的闲了下来。

按照常理,一位钢琴私教老师每年的学员数量是固定的。

老学员考级完成之后,便会投入到文化课的进程中,不会再继续学习。

而这个时候,老师便会招收新的学生,将学员的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上。

可从去年开始,这个口子却堵不上了。

2023年一整年,王女士只招收了3个新学员,连往年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网图

而生源减少,就意味着收入的降低。

正如另外一位从事音乐教育的C女士所说:

“虽然吃饭不成问题,但是其他消费因为学生的减少也减少了。”

尽管钢琴老师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从整个市场来看,她们已经算是损失最小的了。

范先生是一位二手钢琴销售商人,从事此行业已有20多年。

“钢琴”如今情况如何,恐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网图

范先生直言,如今的确算是钢琴行业的寒冬,但价格的下跌,只能算表象,最惨的还是那些经销商们。

“能正常经营的,我觉得应该是凤毛麟角吧”范先生无奈地说道。

如今,能继续坚持的,多是一些家大业大的A级经销商们。

曾经遍地开花的下属经销商和分店们,该倒的倒,该跑的跑,“哀鸿遍野”这四个字,可不是说说而已。

当然,经销商的日子不好过,企业的损失就更大了。


网图

海伦钢琴2023年全年营收为2.97亿元,同比减少21.56%,净利润-7885.48万元,同比减少1047.27%。

而2024年一季度,海伦仍旧没有止住亏损,营收4623.04万元,同比下降38.87%。

全球最大乐器制造商“雅马哈”,2023财年净利润为13.7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2%。

珠江钢琴就更不用说了,2023全年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股票价值等纷纷下滑,只有负债率在连年升高。

时代的一颗砂砾落到个体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网图

眼见资产连跌不停,许多钢琴从业者资不抵债,有些人不得不出售名下的房、车以求及时止损。

然而,最悲催的是,在整体消费降级的情况下,车和房的价格也在下降。

不少人纷纷感慨前景一片大好的朝阳产业,为何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日落西山了呢?



任何产业和商品的衰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者不买单了。

为什么不为钢琴买单,主要还是要看看钢琴的消费对象“中产”。

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事脑力或技术工作,收入丰厚且攒下了大量存款,不再为衣食住行而发愁。

当他们满足了生理、安全、感情和尊重需求后,所追求更多的,是自我提升的要求。

而钢琴,是一个“好筏子”。


网图

钢琴于1709年由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315年间钢琴经历多次演变,地位始终高居不下,是世人眼中“优雅、高贵”的象征。

和平繁华的现代,披上一层光环的钢琴,被世人冠上了“乐器之王”的美名,这对不缺钱、不缺时间的中产来说,没有比它更好的“工具”了。

不过,中产们即便纷纷为钢琴买单,也承载不起“世界第一钢琴消费国”的名号。

事实上,为这架黑白王者买单的消费者中,普通的老百姓占比是最大的。

官方曾统计,早在2002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钢琴生产和消费大国,2001年便向国外出口了5万台钢琴。

可中国琴厂生产的钢琴更多是面向普通钢琴爱好者的经济型,高档钢琴仍需国外进口。


网图

在精致主义和西方理念横行之际,有关“普通家庭拿出全部积蓄购买钢琴”的新闻层出不穷,为此引发的矛盾和争议也在逐日上升。

钢琴,这个囊括所有乐音,横跨所有音域的乐器,在急速发展的20年间,也弹尽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时间匆匆而过,钢琴走过了20年,风光无限的背后,是消费者的质疑和即将成为黄昏产业的危机。

2020年后,钢琴已经开始走入千家万户,钢琴不再是那个高不可攀的贵族,弹钢琴也不再被人疯魔的视为高雅之事。

一掷千金的中产消停了,曾经靠时代的红利攒下的巨大家财,如今又被洪流卷走,左看看车右看看房,摆在家里的钢琴成为了“被砍第一刀的意中人”。

曾经磨刀霍霍向“十级”的父母们躺平了,内卷鸡娃太耗费心神,有这个精力和财力不如好好享受当下,孩子也轻松。

送外卖的小哥路过取餐的商场时,忍不住一展身手,引发无数震惊。


网图

工地的大叔吃饭时路过琴行,技痒弹了一首《夜空的寂静》,虽不甚熟练,但能听出底子还在。

他们被众人称赞,但他们过去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如今这份代价转化的回报,也仅仅如此而已。

钢琴之所以逐渐被人们所质疑,就是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去罗马的路,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罗马。



当然,对于市场和消费的分析,单单说“钢琴”未免有些没有说服力。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不能说买钢琴的少了,就说经济不行了,旅游的人多了,经济又开始有活力了。

就像专业人士说的那样:“逃不开的周期不是宿命,而是新征途!”

斯坦威,钢琴中的“爱马仕”,动辄百万的价格曾是不少中产都会驻足感叹价格昂贵的存在。

但是近几年来,在钢琴市场日渐下滑的情况下,斯坦威最近五年的净利润复合年增长83.9%,惊掉了不少同行的下巴。


网图

4月14日,斯坦威更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S-1招股说明书,计划用“STWY”为股票代码登陆纽交所,准备上市了。

为什么打折便宜的钢琴十倍二十倍的亏,价格昂贵的高端线却走上了“人生巅峰”?

说到底,钢琴市场不行了,可不一定代表“钢琴”不行了。

从事钢琴教育和运营的雷女士表示,尽管钢琴市场遭遇寒冬,但在她看来,参加钢琴赛事的选手并没有减少。

这是否意味着买钢琴的少了,学钢琴的多了?

这仿佛没什么逻辑。雷女士说,她并不认为钢琴行业遇冷是什么坏事。


网图

那些钢琴培训机构和琴行风光无限的日子里,看似行业内欣欣向荣,但钢琴作为一门艺术类工具,又有多少人是抱着艺术的心去学习的呢?

价格混乱,竞争严重,学员专心考级,销售陷阱无数......

太阳东升西落,鸿雁南来北往,有时候,一个产业的衰败,对产品本身来说,并不算坏事。

让钢琴回归钢琴,让音乐回归音乐。

正如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大师——车尔尼的那句名言:

“如果你问我,怎样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先告诉我,练了多少音阶?”

参考资料:

中国工业报:《钢琴崩盘论言过其实,调整升级志在行稳致远》

济南日报:《钢琴培训退热背后的“冷”思考》

IPO早知道:《施坦威钢琴冲刺纽交所:定位奢侈品,2021财年中国市场销售额1.17亿美元》

作者:又又双

编辑: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