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亨“狙击”碧桂园?身价990亿,他才是房地产巨头背后金主

娱乐 2024-06-17 17:07:03 1119



近期,狙击香港建滔集团发布2023年财报,香港建滔集团去年收入397.13亿港元,大亨地产与上一年相比下降20%,碧桂背后纯利润更是园身减少近半数。

而创始人张国荣却逆行而上,价亿巨头金主不但增持公司股份,才房还扩大生产规模,狙击可谓胆量过人。香港



建滔集团成立于1988年,大亨地产主要做的碧桂背后是生产各项电子设备的原材料——覆铜板。

仅仅用了5年,园身张国荣就带领集团成功上市,价亿巨头金主成为全世界最大覆铜板生产公司之一。才房

公司在全球拥有60多家工厂,狙击总资产高达990亿多港元,曾在一年内出售1亿多张覆铜板。张国荣本人也获得了“铜箔大王”的称号。

不仅如此,张国荣还在地产行业小有成就,是碧桂园等多家房企背后的金主。

但如今经济下行,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地产业,张国荣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中国企业中的传奇人物很多,张国荣算得上其中之一。

虽然建滔集团是一家香港公司,但张国荣是深圳人,只是早年去了香港打工。

初到香港,他年轻不懂事,差点丢掉来之不易的工作。

为了保住工作,张国荣只能再三恳求,希望老板不要辞退自己。

“经过这次经验,我明白到能够有一份工作是很幸运的,所以我往后的工作都十分努力去做”,后来的张国荣回忆道。

后来,有了一些工作经验的张国荣,离开工厂,去了一家叫明尼苏达矿业制造的公司,他从仓务员做起,之后又做过信差和销售员。

明尼苏达公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公司,内部制度完善,虽然张国荣经常被人责骂,但他也学到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



当年,张国荣能有一份高薪且稳定的工作,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但他却不甘于一直做“打工人”,不久后,他就决定放弃这份工作,开始创业。

家里人很相信张国荣的能力,还给予他资金上的支持,母亲用自己在香港的一个不动产做担保,向银行借到10万港币。

凭借这笔初始资金,张国荣做起了化工原料的买卖,那时,香港的工业盐大多来自美国,一公斤需要10美元,但广州的工业盐只要1美元。

于是,他便将广州的工业盐拿到香港销售,顺利地赚到第一笔钱。

后来,又和别人合伙搞起了覆铜板、电子配件等贸易生意。

虽然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但这种贸易只能赚取差价,而且对买入价没有控制权,极易受供货商的影响。

张国荣与合伙人商量,准备在香港建一家覆铜板生产厂。

他走遍香港找地建厂,但地价、电费、水费等价格太高,如果在这里办厂,产品成本也会随之上涨。

此时,张国荣瞅准内地的优惠政策。

1988年,建滔化工集团成立,工厂选在成本更低的深圳莲塘。



控制住成本,覆铜板价格与之前比便宜了不少,产品订单量巨增。

1991年,张国荣又在深圳龙华开了第二家工厂。之后,集团更加突飞猛进,成立后的第五年,便在香港成功上市。

可这时越来越多的港商来深圳投资,建滔集团原来享受的优惠待遇被削减,生产成本增加,张国荣不得不将工厂搬去更“便宜”的清远市。

“我们生产一吨铜箔要一万度电,目前一度电需要1元,但清远只要0.4元。”

紧接着,他又在清远投资建设了玻璃纤维布厂和铜箔厂,生产成本直接下降了30%。

如今,建滔集团在清远多地成立了建滔化工、建滔铜箔、暖芯技术等20多家子公司(工厂)。

旗下子公司,也成功上市,1999年底,建滔铜箔在新加坡上市;2006年,覆铜板业务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集团还买下上市公司依利安达,进入印刷线路板市场。

全球每生产4部手机,就有一个用的是建滔集团的线路板,而车用线路板更是占到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2009年,建滔集团的收入达到237亿港币,2010年超过了300亿港元,不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覆铜板生产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印刷线路板生产商。



建滔集团主业红火的同时,副业也毫不逊色。

建滔集团的副业分为投资商业地产和投资住宅地产两种形式。

投资商业地产方面,集团通过收租的方式获利颇丰。

2008年,建滔获得9007.2万港元(约7646.18万元)的租金;2009年,收获9080万港元(约7700.14万元);2010年,实现了1.26亿港元(约1.07亿元)的租金,比上一年上涨38%。

2012年,建滔集团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投资了不少海外商业建筑。

5月,集团买下香港沙田石门汇达大厦,10月,又购入位于英国的一栋约8000㎡的商业大厦。

这两项投资每年能带来1亿港元(约8486.8万元)的租金收入。



2015-2019年,集团又进行了多次收购,买下了位于英国伦敦的一所大楼、15 Canada Square大厦和香港的海外信托银行大厦多个楼层,还有广东惠阳物业。

到2020年底,建滔集团这项业务的收入达到81.3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占总营业额的19.1%。

而在投资房地产上,集团的表现也很优异。

2009年,建滔集团将房地产列为公司业务之一,并拿出1.31亿元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昆山国瑞置业有限公司。

第二年,由这家地产公司开发的上海裕花园项目正式开盘,是建滔集团的第一个住宅发展项目。



之后的几十年,集团名下逐渐拥有了“裕花园”(住宅)、“建滔广场”(商用)等品牌,主要集中在昆山、上海、广州等地,总的建筑面积超600万平方米。

2020年时,建滔集团房地产收入达到83.3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约19%。

值得一提的是,张国荣2014年花100万元买下深圳旧厂那块地,之后以20亿元的价格将地卖给恒大,可谓一本万利。



集团除了亲自下场买地、建住宅外,还盯上了内地的开发商。

张国荣是多家巨头地产背后的金主。

2018年,富力地产发行了6亿美元的公开票据,建滔集团购买了1.2亿美元的票据,之后,又逐步买入,累计达到22.83亿港元。

2021年,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拿出18.8亿元贷款给碧桂园,每年利率达到8.5%。

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建滔集团的房地产营收从70多亿元下滑到10多亿元,对内地房企的投资也陷入危机。

到2023年6月,集团对富力的投资成本共计22.83亿港元,但亏损了15.81亿港元。

而建滔集团给碧桂园的贷款,按照约定应该在2023年底就还清,为此,建滔集团在到期前两个月发出了催款函,可碧桂园并没有按时还款。



双方在债务上没能谈妥,建滔集团就采用了比较极端的做法。

2024年2月27日,建滔集团子公司Ever Credit Limited将碧桂园告上法庭,要求对其进行清算。

这个决定似乎将碧桂园逼上了绝路,可实际上碧桂园虽然负债总额高达1.4万亿,但它的总资产价值1.7万亿,并不是资不抵债。

如果真的清盘,对建滔集团并没有好处,它收回的资金额度会损失很多,而碧桂园的债务重组也会受到影响,最后造成双输的局面。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建滔集团的目的并不在于打官司,而是为了向碧桂园施压,让它在债务重组时,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其实,建滔集团对碧桂园一直是看好的,甚至早就成为了它的股东。

2023年8月,碧桂园给了建滔集团价值3.51亿的新股,算作部分欠款,而原本18.8亿港元的欠款降到了大约15.98亿港元。

如此,建滔便低价占有了碧桂园1.25%左右的股份,这就意味着张国荣还是愿意等待碧桂园回暖的一天。

其实,建滔集团如此着急的催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公司主营业务正在走下坡路,张国荣想及时止损。



目前,建滔集团走的是垂直生产模式,一方面掌握上游原材料,实现自供,甚至外销,另一方面又控制生产和销售。

这种模式既能降低产品成本,又能享受上下游轮流涨价带来的效益,但当市场需求下降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022-2023年,国际电子消费市场需求急速下滑,印刷电路板的订单也随之减少,而印刷电路板的核心原材料也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也不乐观,据上海钢联铜事业部人员所说:“国内覆铜板需求不足,市场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如此的压力下,张国荣只能选择多次降价,产品降价速度大于成本降价速度,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收入下降。

2022年,集团营业收入493.76亿港元,同比下降13%;2023年年中业绩报表显示,企业收入为187.2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3%;集团持有人的纯利润也下降了45%,为13.9亿港元。

而集团发出的2023年年报显示,企业纯利润下降超40%。

此外,建滔基层板和建滔企业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在持续下跌,到3月中旬,两家公司股价七成已蒸发,共计损失600多亿港元。

虽然公司收益不如意,股价又下跌,但张国荣却很看好集团未来的发展。



从公司走下坡路开始,张国荣就在不断买进公司股票。

2022年后半年,集团股价为24元,张国荣占股0.48%,经过近一年的不断买进,他的持股额度翻到0.98%。

这期间股价虽然反弹了30%,但经不住经济下行,最后一直跌到13.68元。

2024年3月份,张国荣又以每股17.1133港元的价格,入手15万股,花费大约256.7万港元。

这时,他手中持有集团1108.94万股,占比也从0.98%上升到1.00%。

他不但个人买股,还建议集团的最大股东Hallgain Management Limited也买,2021年,Hallgain公司占股还是40.24%,而最新数据显示股票份额已经到42.61%。



当然,张国荣此举并非盲目自信,而是有所依据。

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行业两头发展疲软,短时间好转难度大,但预测2024年第二季度会有所反弹,企业内卷也会加剧。

而且受AI算力需求影响,高端覆铜板需求量巨大,这就成为国内生厂商的新机遇。

建滔集团对此也早有准备。

2023年,集团宣布在连州的工厂每月铜箔生产量增加700吨。集团还提出2024年将在泰国实行扩产计划,覆铜面板每月产能要达到40万张。

同时,集团将继续加强旗下印刷线路板品牌科惠、依利安达和扬宣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泰国工厂多层印刷线路板每月20万平方呎的产量。

集团还扩大了化工原料生产业务,目前,有双酚A、苯酚丙酮和醋酸三个生产项目正在建设,年产量分别为24万吨、45万吨和80万吨。



其实这次的危机,与张国荣30多年走过的风风雨雨相比,不值一提,从“种地娃”到全球性企业的掌舵人,这番成就早已不是常人能比。

可他本人却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是突破国内覆铜面板原材料的生产难题。

当没人愿意向我们出售覆铜面板原材料时,张国荣毅然决定自主研发,不依赖外国。

而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精神内核,面对困难不退缩,实现自研自产,实现“中国智造”。

参考资料:

21世纪商业评论:《990亿铜箔大王,逆势建厂》

看清:《他是清远招商大使,香港“制造业一哥”》

见闻地产:《香港地产隐贵背刺碧桂园》

野马财经:《建滔集团25亿元伦敦买楼,依靠租金能支撑起地产业务吗?》

作者:汀兰

本文地址:http://beijing.rzhuo.cn/html/26f39994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网传多地赴日旅游签证被拒,铁头遭舆论反噬: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高岗自杀,毛主席不敢相信,对周总理大发脾气:问题搞得太复杂了

40度以上,大范围高温确定将出现,降雨也来了,预报:3波下不停

A股:节后或将大级别下跌

天才中专少女,掩盖不了达摩院和中专生的灰暗命运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终于懂韩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她

国乒"海外军团"四大女将:田志希身材丰腴还开放,张本美和颜值最高

赖亚文暂时离队,中国女排或有大变动,蔡斌该决定了

友情链接